3/3 聲景概論 - 高雄市三民區的聲音風貌 【張饌鰆老師授課】 | 1.聲景的基本概念 (1)定義聲景並解釋其意涵,聚焦於三民區的多元聲景。 (2)三民區的聲景特色簡介,包括都市和自然的交錯。 2.聲景的分類與三民區的案例 (1)自然聲景(2)人造聲景(3)社會聲景 3.聲景的社會文化意涵 (1)愛河周邊和夜市的聲景如何塑造區域特色。 (2)三民區廟宇聲景如何反映當地的信仰文化。 4.互動活動:聲音辨識與感受 |
3/10 綠生活覺醒1: 使用手機,培養社區綠生活家 【朱英彰老師授課】 | 三民區永續資源盤查:三民區人文地產景網路資訊蒐集與MY MAP標記 |
3/17 用古地圖認識百年三民區 【余尚恩老師授課】 | 1.認識三民區的人口結構、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的過去與現在 2.從歷史看地理: 百年歷史地圖的時空軌跡看三民 【筆電尤佳,手機螢幕小亦可】 |
3/24 三民區特有飲食文化文化2-廟口文化及小吃 【劉怡辛老師授課】 | 廟口小吃充滿濃厚的台灣庶民文化氛圍,以“三民區廟口特色小吃”為主,帶領學員了解廟口小吃的文化,體驗台灣傳統小吃的魅力。 1.認識廟口小吃文化:了解小吃背後的文化 2.品味與創意結合:在傳統小吃的基礎上加入現代風味,提升學員的創意廚藝。 |
3/31 聲景生態學與聲音健康 - 三民區的都市與自然聲景 【張饌鰆老師授課】 | 1.聲景生態學在三民區的應用 尋找濕地公園或是愛河、金獅湖周邊的聲景生態系統。 2.噪音污染與健康影響 (1)三民區主要交通要道和大眾交通系統周邊的噪音來源,探討其對居民生活和健康的影響。 (2)說明市集或是商圈的商業聲景帶來的混亂與潛在的心理壓力。 3.健康聲音環境的設計 (1)探討如何利用生活周遭公園綠地作為自然緩衝帶,減少噪音。 (2)引入聲音緩衝的方法,例如在交通繁忙地點種植更多綠化植栽、運用隔音設計等。 4.互動活動:聲音環境分析 學員至自家周邊進行實地聲音調查,記錄聲音類型並分享。 |
4/7 從三民區的上市櫃公司認識高雄 【余尚恩老師授課】 | 1.用財報看三民區 2.龍巖集團與殯葬產業概況 3.初探工業電腦龍頭研華科技 |
4/14 三民區特有飲食文化文化1-飲食與生死美學 【劉怡辛老師授課】 | 1.認識圓滿宴文化的起源與意涵:了解三民區圓滿宴的文化背景和意涵。 2.飲食與生死美學:從圓滿宴了解生與死,也是一種生活美學。 |
4/21 三民區的第三空間 【林建豪老師授課】 | 從咖啡的商業角度,探討咖啡在地的適應與變化。形成了哪些不同的營運模式? |
4/28 風味與風格的呈現: 境外味覺的在地演化 【林建豪老師授課】 上課地點:ATTI咖啡研究工坊 (三民區興隆街58號) | 各國不同的咖啡豆,以手沖的方式呈現台灣各地習慣的風格。從中找出喜好,與三民的風格感。 |
5/5 咖啡實地烘焙探討 【林建豪老師授課】 上課地點:ATTI咖啡研究工坊 (三民區興隆街58號) | 簡述咖啡烘焙原理,與相關配套措施。實作烘焙,並討論烘焙對環境影響。 |
5/19 綠生活覺醒2: 下載軌跡軟體,培養社區綠生活家 【朱英彰老師授課】 | 三民區自行車永續旅程規劃:繪製軌跡推估旅程時間、休息點與景點 |
5/25(日)戶外課6小時 綠生活覺醒3: 自行車騎乘,培養社區綠生活家 【朱英彰老師授課、余尚恩老師協力】 | 三民區永續資源實地踏查: 1.拜訪資源點與拍攝現場照片與記錄心得 2.參觀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(樂活節能屋) |
5/26 聲景與地方認同與聯結- 三民區的歷史與文化聲景 目標:認識三民區的聲景如何塑造地方特色及社會認同,並探索聲景作為文化資產特色的價值。 【張饌鰆老師授課】 | 1.聲景與三民區地方特色 (1)三民區特有的聲音景觀,或可聚焦已與生活上融合密切的聲音等。 (2)聲音如何增強地方活力和社區認同感。 (3)代表地方的歷史和生活方式。 (4)保存地方聲景的策略,如建立聲景記錄和聲景地圖,讓後代了解過往的聲音文化。 2.走讀社區聲景的記錄與共享 (1)學員利用手機錄音設備記錄社區聲景,並創建社區聲景地圖。 (2)討論如何將三民區的特有聲景作為文化特色保存和傳承。 3.互動活動:社區聲景調查與分享 |
星期二早上 | 鄉野傳騎‧城市美學 |
星期五下午 | 港都漫遊-Gogo鼓山 |
星期六下午 | 自行車環島自助旅行 |